海西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德令哈市简介

德令哈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。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,1988年撤镇建市,在改革开放中诞生,在改革开放中成长。德令哈市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,是全州政治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中心,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。德令哈市地域辽阔,地形复杂,山、川、盆、湖兼有,资源富集,土地肥沃,光热充足。这里是青海省生态绿洲农牧业的重点地区,是柴达木优质绒山羊的繁育基地。这里物华天宝,资源众多,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、65个矿床,其中石灰石、石英石等储量均在2亿吨以上。还有野牦牛、野驴、雪豹、麝、岩羊、黄羊、雪鸡和沙棘、枸杞、锁阳等驰名中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。河湖面积2067平方公里,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,蕴藏有极为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。距市区以西40公里的柯鲁克湖,盛产草鱼、鲤鱼、鲫鱼、河蟹、虾等水产。
     德令哈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。“德令哈”是蒙古语,意为“金色的世界”。辖区总面积3.2万平方公里,海拔2980米。近10万人口,共有蒙古、藏、回、撒拉、土、汉等19个民族,蒙古族为当地主体少数民族。十三世纪,蒙古族蹶起,灭金亡宋,建立了元帝国,德令哈亦被置于元朝统治之下,为宣政院所属“吐蕃等处宣慰司”辖区。之后,明正德五年(公元1512年)和明思宋崇祯九年(公元1636年),蒙古族两度进入柴达木地区。现居住在德令哈地区的蒙古族为厄鲁特蒙古禾硕特部(西蒙古)首领顾始汗之后裔。现在的德令哈,多民族聚居,各民族互相尊重,和睦相处,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交相辉映的灿烂文化。每逢理夏秋黄金季节,德令哈到处都可以看到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,那达慕大会、“六月六”歌会、夏日篝火晚会、广场文艺演出、军地共同联欢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。德令哈还有多处奇特的旅游景点,神秘的“外星人遗址”、古柏蓊翳的柏树山,碧波粼粼的黑石山水库,一咸一淡、生态各异、遥相连接、神韵悠长的“褡裢湖”——托素湖和柯鲁克湖特色旅游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。
     德令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。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,德令哈各族人民励精图治,开拓进取,不断推动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。2002年,全市完成GDP59888万元,比上年增长18.26%。其中,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4.7%,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32.7%,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14.5%;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8元,比上年增长5.53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14元,比上年增长7.88%;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126万元;完成地方一般财政收入1763万元,比上年增长16%;农牧业基础不断巩固,结构日趋合理,工业经济初具规模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,经济实力不断壮大,人民生活明显改善。德令哈是省级卫生城市,四次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,市区已命名的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117个。
     德令哈是一片开放开发的土地。德令哈市地处青海省的中部,青藏铁路、国道315线穿城而过,德都公路与109国道相连,是南进西藏、北连甘肃、西通新疆、东接省会的交通枢纽。兰西拉光缆、“110”输变电线路、涩宁兰天然气管道横贯全境,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、通讯、能源网络。良好的信誉、宽松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,吸引着众多客商纷纷来德令哈投资发展。德令哈市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。2002年,全地区共实施建设项目78个,完成投资规模3.1亿元,比上年增长36.5%。
     德令哈的未来更美好。这就是:建设城市中心广场和体育广场;规划和建设好河东、河西和工业园三大片区;建设货运、农畜产品、汽车修理、建材、河西桥头综合批发五大交易市场;建设绒山羊繁育、蔬菜、中藏药种植、林木种苗、麝鼠养殖、牛羊育肥、白刺采种七大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和一批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。力争在短时间内把德令哈建设成为工业水平较高、商贸流通繁荣、基础设施完备、服务功能齐全、生态环境良好、特色经济发展、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原绿洲城市。
海西旅游:
德令哈市旅游 都兰县旅游 格尔木市旅游 天峻县旅游 乌兰县旅游 昆仑旅游区旅游